书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6章 杨嗣昌 忠诚与争议并存的一代名臣(第1页)

一、步入仕途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杨嗣昌中举人,这是他步入仕途的起点。四年后的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他在殿试中位列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获赐同进士出身,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明朝的官僚体系。此后,杨嗣昌开始了他多姿多彩的官宦生涯,先后担任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等职位,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行政能力,也为他后来在户部任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嗣昌在户部的历练尤为重要,他先是在福建司和江西司担任主事及员外郎,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升任户部郎中,不久又迁至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在这个位置上,他展现了对财政管理的深厚理解,尤其是在处理边疆军饷问题上。当登莱巡抚袁可立因辽东战事紧急向朝廷请求拨款时,杨嗣昌及时上书,呼吁朝廷发放二十万两银子以稳定军心和民心,显示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高度责任感和敏锐洞察力。

然而,正当杨嗣昌在官场崭露头角之时,朝中政治风云突变。随着魏忠贤势力的崛起,朝堂之上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为了避免卷入这场政治旋涡,杨嗣昌选择了明哲保身,以病为由辞官归乡,与父亲杨鹤一同隐居在湖南武陵,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这不仅是对个人安全的考量,也是对家族未来的保护。

在隐居期间,杨嗣昌并没有完全远离政事,而是利用自己在户部积累的丰富经验,开始整理和总结有关边疆财政和军事后勤的知识。他编纂的《地官集》二十卷,系统地记录了他在户部工作时对于边疆事务的观察和思考,这份着作不仅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为后人研究明末边防政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获任边寄

天启七年(1627年),随着信王朱由检即位为崇祯帝,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被排挤的杨鹤、杨嗣昌父子迎来了新的机遇。崇祯帝对杨嗣昌的才华早有耳闻,尤其对其着作《地官集》印象深刻,这促使杨嗣昌得以重新启用。崇祯元年(1628年),他被派往河南汝州道分巡,翌年冬又调任霸州兵备道,负责地方军事与治安。

崇祯四年(1631年),杨嗣昌升任整饬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负责关键边防区域的安全。然而,家庭的不幸接踵而至,他的父亲杨鹤因招抚农民军首领神一魁失败,被判死刑。杨嗣昌深感忧虑,多次上疏请求辞职,愿意以自身官职换取父亲的性命。崇祯帝被其孝心所感动,最终赦免了杨鹤的死罪,改为戍守江西袁州,并劝慰杨嗣昌继续为国效力。

崇祯五年(1632年),杨嗣昌被委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要职,负责提督军务。在任内,他积极整饬防务,加固山海关两翼城,显着提升了边疆的防御能力。崇祯七年(1634年),他更进一步,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频繁上疏讨论边防策略,提出开矿招工的创新思路,以削弱潜在的叛乱势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杨嗣昌的治理才能,也加深了崇祯帝对他的信任。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结束。崇祯九年(1636年),关外满清入侵,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国家陷入危机。崇祯帝决定起用杨嗣昌,命其接任兵部尚书。面对如此重任,杨嗣昌曾三次上疏请求辞让,但都被崇祯帝拒绝。次年三月,杨嗣昌抵京履新,直接进入政治决策的核心,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阶段。

三、张网剿寇

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之时,明王朝正遭受内外交困。外部,满清的铁骑频频南下,威胁京师安全;内部,以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中原地区流动作战,成为明朝的心腹之患。杨嗣昌上任之前,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黑水峪大败起义军,生擒高迎祥,使得局势暂时有所缓解。然而,杨嗣昌在守制期间已对时局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深知国家面临的危机,并且具备出色的口才和笔力,每次面见崇祯帝时都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观点,与前任兵部尚书的木讷形成鲜明对比,深受皇帝赏识。

杨嗣昌对明朝未来的规划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攘外必先安内”,二是“足食然后足兵”。他主张先与清朝议和,以稳定京畿周边局势,集中精力对付内部的农民军。同时,他提议增加兵力和军饷,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包括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等方法。崇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先后向民间加派剿饷和练饷,试图通过充实军力来解决内乱。

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是其战略的核心。该计划依赖于总督洪承畴和总理王家桢的配合,但在杨嗣昌看来,王家桢能力平平,无法胜任重任,于是经由密友礼部侍郎姚明恭的推荐,向崇祯帝举荐了两广总督熊文灿接替六省总理。熊文灿在围剿农民军方面颇有建树,使得各地督抚在杨嗣昌的指挥下对农民军的围剿取得了明显进展。

到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湖广地区的农民军领袖刘国能、张献忠先后接受熊文灿的招抚,但杨嗣昌基于父亲杨鹤招抚失败的经验,对张献忠等人持怀疑态度,主张他们必须“杀贼自效”才能获得信任。然而,崇祯帝和熊文灿急于求成,对张献忠的信任超过了杨嗣昌的警告。结果,刘国能确实效忠明朝,而张献忠则是假装投降,最终与李自成联手,对明朝造成了致命打击。

在杨嗣昌的战略指导下,农民军的势力一度受到严重打击,尤其是李自成,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追击下,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时,仅剩十八骑逃往商洛山中,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然而,杨嗣昌所期待的“十年不结之局”即将收尾之际,农民军的再度崛起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命运,使得杨嗣昌的努力最终未能挽回明朝的颓势。

四、和戎失利

在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期间,他不仅致力于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同时也着手处理明朝面临的外部威胁——满清。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认为应先与清议和,以减轻外部压力,集中力量应对国内的农民军。五月,崇祯帝在中极殿举行策试,主题围绕“剿兵难撤、敌国生心”。杨嗣昌在策论中巧妙引用历史上的天象异象与异族关系,如东汉日蚀火星与南匈奴的议和,以及宋太宗月蚀荧惑与辽军战败的故事,以此暗喻其对清和议的立场。尽管朝中多数大臣反对,但崇祯帝对杨嗣昌的主张颇为赏识,加之杨嗣昌无党无偏、勇于担当,皇帝对他的信任进一步加深,六月便将其提拔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继续执掌兵部事务。

事实上,杨嗣昌早已在私下里推动议和事宜。同年三月,辽东巡抚方一藻派遣盲人卦师周元忠前往沈阳,试探满清口风,皇太极对周元忠礼遇有加,并表示若议和达成,将撤兵东归。杨嗣昌得知后,立即建议崇祯帝授权方一藻和太监高起潜便宜行事,推进议和。皇太极的回信强调,若不允和谈,夏季秋季将有所行动。杨嗣昌极力促请崇祯帝抓住机会进行和谈,但皇帝仅命令方一藻、高起潜“细酌”。

杨嗣昌的议和主张公开后,朝中掀起轩然大波,众多大臣猛烈抨击,其中以少詹事黄道周最为激烈。表面上,黄道周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实质上是反对与清议和。崇祯帝于七月召集众臣于平台,令杨嗣昌与黄道周当面对质。黄道周从纲常伦理出发,指责杨嗣昌忠孝两亏,杨嗣昌则反击黄道周曾为“杖母烝妾”的郑鄤辩护,称黄道周自认“不如郑鄤”,即不如禽兽。最终,崇祯帝偏向杨嗣昌,贬斥了黄道周等反对者。

然而,尽管杨嗣昌躲过了弹劾,崇祯帝因群臣的反对,未对和谈给予明确支持,导致与清的议和停滞。皇太极见状,于同年九月发动大规模入侵,即戊寅之变。明廷内部政见不一,杨嗣昌、高起潜与总督卢象昇之间协调不力,卢象昇最终在巨鹿贾庄战死,数十座城池相继失守,近五十万民众被俘。次年三月,清军撤退,事后追究责任时,杨嗣昌虽遭弹劾,但崇祯帝依然庇护他,感叹议和之事几近成功,却被“几个黄口书生”所误,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五、南下督师

崇祯十二年(1639年),随着戊寅之变的发生,明朝的内外局势急剧恶化。杨嗣昌原本的和谈计划和“十面张网”战略均告失败,农民军的死灰复燃,尤其是张献忠在谷城的再次起兵,使整个中原地区重新陷入战火。杨嗣昌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不仅朝中言官要求追究其责任,他自己也多次上书请求辞职。然而,崇祯帝仅以贬斥言官和暂时降职的方式回应,不久又恢复了杨嗣昌的官职。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杨嗣昌推荐傅宗龙接任兵部尚书,而自己则主动请缨,于同年八月二十五日被授予督师之职,负责平定农民军,以尚方宝剑象征皇帝的权威。

在崇祯帝的饯行仪式上,杨嗣昌被赋诗鼓励,随后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京城,前往湖广襄阳设立行营。在那里,他迅速组织兵力,准备对张献忠的农民军进行围剿。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杨嗣昌麾下的左良玉在川东玛瑙山大败张献忠,取得了初步胜利,俘获了张献忠的妻妾和军师,这一消息令崇祯帝大为振奋,不仅嘉奖了左良玉,还亲笔致信慰勉杨嗣昌。

然而,杨嗣昌在处理将领关系上显露出了不足。最初,他保荐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后又因左良玉难以驾驭,转向陕西将领贺人龙,提议由贺人龙接替左良玉。但当崇祯帝批准后,杨嗣昌又改变主意,担心左良玉不满,再次上疏请求维持左良玉的原职。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令左良玉和贺人龙都感到不满,导致二者都不愿听从杨嗣昌的调度。此外,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也对杨嗣昌阳奉阴违,借口粮食补给困难而按兵不动,贺人龙、李国奇也以兵力不足为由撤回陕西,使得杨嗣昌在川东的部署陷入困境。

张献忠利用明军的混乱,与罗汝才会合,在大昌县土地岭击败明军,再次扩大了农民军的势力范围。杨嗣昌面对这一局势,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但邵捷春等地方官员的无能和不合作,使得明军防线接连被突破。杨嗣昌虽处决了逃跑的将领邵仲光,但仍无法阻止张献忠的进军,农民军一路西进,势如破竹。

杨嗣昌的督师行动并未如预期般顺利,他坚持的尾随紧迫战术,不仅未能有效遏制张献忠,反而使明军疲于奔命,士兵们在风雪中艰苦行军,士气低落。张献忠甚至创作顺口溜嘲笑明军的被动局面,反映出杨嗣昌在战略和人事管理上的失误。

六、身死沙市

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与李自成农民军的连续胜利,对明朝构成了致命的打击。正月,张献忠在开县黄陵城击败猛如虎部队,随后迅速向襄阳进发。与此同时,李自成趁左良玉与杨嗣昌之间矛盾激化之机,从奉节鱼腹山突围,转战河南,攻占洛阳,处死了福王朱常洵,此举震惊全国,加剧了明廷的危机。

二月初四日夜晚,张献忠奇袭襄阳,一举攻陷这座杨嗣昌认为固若金汤的城池,襄王朱翊铭不幸遇害。有传言称,张献忠在处决朱翊铭时曾言:“吾欲斩杨嗣昌头,而嗣昌远在川,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这一事件对杨嗣昌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时的杨嗣昌,已是白发苍苍,疾病缠身,身心俱疲。他在正月八日给崇祯帝的奏折中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绝望,形容自己“日呕痰血,夜不得眠,奄奄垂毙”,并为襄库饷银匮乏而忧愤不已。

随着洛阳、襄阳的相继失守,以及两位藩王的遇害,杨嗣昌的精神支柱彻底崩溃。在追赶张献忠的途中,他得知这些消息后,深感无颜面对君主和社稷,从此不再进食,直至行至荆州沙市徐家园时,病情急剧恶化,卧床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所有事务托付给了监军万元吉,并通知家人前来见他最后一面。三月初一日,杨嗣昌在沙市逝世,关于他的死因,有自缢或服毒的传闻,但实际可能是因重病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所致。

杨嗣昌的去世引起了崇祯帝的深切哀悼,他亲笔撰写祭文,追赠杨嗣昌为太子太傅,并表达了对杨嗣昌能力的认可和怀念。尽管皇帝也曾考虑追究杨嗣昌在襄阳失守中的责任,但最终以“议功”之例,免除了对杨嗣昌的追责。面对朝臣对杨嗣昌的攻击,崇祯帝一概不予理会,甚至在宫内训斥那些上疏攻击的臣工,指责他们意图沽名钓誉,并强调杨嗣昌是自己亲自选拔的,即使用兵不效,也应由皇帝自行裁决,显示出对杨嗣昌的保护。

结语

杨嗣昌的故事,如同一部浓缩的历史长卷,记录着明末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在那个英雄辈出、奸雄并起的时代,杨嗣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与责任的含义。尽管他的名字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无疑,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反思的历史人物。

追妻路上,妖皇又发疯了  刑侦:我能看到犯罪记录  苍天神诀  援助了假宋  开局万倍修炼,掌控天道  九凤,我娶不过来啊  鸣龙少年:我的衫姐柔情似火  反派家族一家亲,主角怎么玩  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重生古代当文魁  嗓音被毁,我化身曲神杀穿乐坛  村里五年没新生?散财福宝来送子  包子胡辣汤的新书  走向未知游戏乱想中  娱乐:雪藏结束后,我成了顶流  墨似花开  极寒末世:从收留邻妻后开始无敌  星穹铁道:开局睁眼一声妈!!  综影视:大神的走肾攻略日常  

热门小说推荐
田野花香(乡村猎艳)

田野花香(乡村猎艳)

陈炎是一个混得极度没出息的大学生,阴差阳错的在阳台上喝着闷酒的时候被一个中年人吓得掉下楼下,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是在自己的高中时代。经历了惨败的婚姻和现实的残酷,陈炎决定好好的利用自己机会推倒所有的美女,清纯的学生妹,只知道埋头读书的校花MM,风骚无比的成熟美妇,饥渴了N多年的迷人寡妇。重生了,干那么多大事有什么用!手里掐着钱去糟蹋别人的闺女和老婆才是王道!...

开挂

开挂

不牛逼不拉风的低端业余玩家甄浪,被班花拒绝后,偶然得到一块来历神秘的智能芯片。从此,一个游戏界的传奇诞生了。那神一样的操作妖一样的走位魔一样的意识,令无数高端玩家失声惊呼挂了吧?事实证明,甄浪注定是泡不到班花的男人。因为,千姿百态的系花院花校花,风情各异的美女老师女神主播,纷纷闯进了他的生活火爆...

华娱特效大亨

华娱特效大亨

落魄功夫小生陆麟,拥有一台能做出炫酷特效的超级电脑。从此华语影片不在是低成本小制作的代名词。奇幻瑰丽的仙侠世界登上银幕,沉迷华夏网文的外国小哥,不再期待漫威!...

提前登陆三百年

提前登陆三百年

新书从获得奇遇点开始宇宙深处飞来一座浩瀚无垠的大陆,从此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同时陈荣火脑海里还突然出现了一本古书,按照古书的指引,他提前其他人三百年登陆到了新界。同样在书籍的指引下,在新界中,他的左手也变得不一样了。他从地下挖出一颗夜明珠,啪的一声,夜明珠被他捏碎,但是夜明珠的‘夜光属性’却留在了他手里。琢磨了...

篮坛第一外挂

篮坛第一外挂

林易先是用Crossover在三分线弧顶晃开了防守人的重心,紧接着用山姆高德过掉了补防的阿里扎,哇靠!不看人传球,队友空了!不,队友选择高抛,漂亮的空中接力!等等,怎么有点奇怪呢?因为完成以上动作的是一位七尺大个。这是一段热血沸腾的篮球故事。书友群484028022,欢迎大家进群聊天!...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